天美娱乐

业务范围    你的位置:天美娱乐 > 业务范围 >

农民张喜才:苦练书法50年,8年抄完四大名著,却被批无意义

发布日期:2024-10-14 07:00    点击次数:79

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

2021年,在祖国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有一位老人以自己的方式,向祖国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作为纪念。

那就是历时八年用小楷字体抄写完成的四大名著,四本著作加起来,字数足足有400万字。

并且小楷毛笔字体又不如我们平时写字一般容易,再加上老人已经78岁高龄了,体力各方面都有些不足,期间写写停停。

这也就使得老人花费了八年时间来完成这项庞大的计划。

但是在众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很多人为老人消耗的八年时光感到不值,更有人直接批判老人的抄写毫无意义。

究竟是何原因让老人不惜花费八年的时间来抄写四大名著?又是否真的毫无意义?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01 沉迷书法五十余载

在我国书法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的著名书法家,其中就包括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书圣王羲之,楷书代表颜真卿。

如今,书法也是滋生出了更多的类型,百花绽放,但与此同时,世人在书法方面的水平也很难再像前人一样达到出神入化的水平。

这更多的是因为网络时代的冲击,不说毛笔,甚至钢笔、圆珠笔等等早就已经被很多人所淘汰,取之而来的是各种形形色色的键盘。

也不再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研究书法,更不用说像前人一样“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了。

而这位苦练了书法五十年的老人叫做张喜才,出生在山西省的一户农民家庭。在那个贫瘠的年代,读书是很多孩子可望不可求的奢望。

再加上,张喜才的父母靠着务农为生,靠着一点粮食养活一家人都很困难。

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喜才的父母还是节衣缩食,省出了一些学费供张喜才读书,但是到了张喜才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因为家里经济状况实在不允许,懂事的张喜才便也主动选择了辍学,去到了地主家帮忙做些杂活,替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

在给地主家放牛放羊的时候,张喜才经常会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靠着之前在学校学习汉字的记忆,张喜才在地上一遍一遍地练习着。

从这个时候开始,张喜才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碍于没有写字的条件,张喜才只好一直用树枝或者木炭来练习。

等张喜才到了十八岁的时候,去到了部队当兵。部队里的生活比老家要好上很多,也能够接触到一些毛笔书籍等等。

于是,张喜才就利用在部队的业余时间来练习写字。因为文化水平有限,张喜才不认识太多的汉字,只好买来字帖一遍遍地临摹。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在一遍遍地临摹中,张喜才找到了学习书法的乐趣。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书法已经被束之高阁了。

更是很少有年轻人能够体会到书法的乐趣。其实不然,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具有特殊的魅力。

中国汉字在最初的时候,是以图形记事开始的,渐渐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也就成为了今天的文字。

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是用毛笔进行书写的,也就有了书法这一说。紧接着,随着朝代的更迭,书法便从甲骨文、隶书到楷书、行书等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琴棋书画一直都被称之为是四大才艺,这也充分说明了书法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且深远的。

中国书法源于象形,是世间万物的高度浓缩,也正因如此,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能够加深我们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大大的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

再者,就像张怀瓘曾经在《书议》中写道:书可以“骋纵横之志”“散郁结之怀”,恰恰充分说明了书法可以人们帮助人们改善心理状态,成为其精神寄托。

总而言之,书法在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之外,在精神上更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也许,张喜才正是因为体会到了这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乐趣,才对书法爱不释手,甚至一练就是五十年。

02 用实际行动捍卫传统书法艺术

在张喜才工作的这么些年间,纵然是对书法十分的热爱,但是碍于工作繁忙,在平日里只能抽出很少的时间来练习。

但是这也没能磨灭张喜才对于书法的喜爱。等到张喜才退休之后,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用来练习。

就像如今公园里的很多老人一样,在那个时候,张喜才也是拿着一个巨大的毛笔,蘸着水在公园的水泥地上写字。

张喜才漂亮的书法也是获得了来往行人的好评和认可,但与此同时,也为张喜才招来了很多的流言蜚语。

更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有人举报张喜才在公共场合乱写乱画。警察和监管人员随即来到了现场,在和张喜才沟通之后,便要求他之后不能再在公园练习书法。

不能外出写字的张喜才便安心在家里临摹,对张喜才来说,练习书法的地点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自己对于书法的坚持。

后来在2011年,在张喜才跟随旅游团到国外旅游的时候,看到在国外各个地方,有着比国内还多的人在练习中国的书法。

这让张喜才很受感动和震撼,意识到作为中国人更不应该让本就属于我国的文化就此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逐渐没落。

于是,在回到国内之后,张喜才开始构思,如何在书法方面留下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

正在张喜才苦思冥想的时候,他看见了摆在自己书桌旁的四大名著。心想,既然自己在书法方面无法创作的,但是却可以抄写。

并且2011年,正好是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岁生日,张喜才想着从这个时候开始,待我党百年生日的时候,作为献礼。

03 耗时八年,手抄四大名著

在制定好计划之后,张喜便将其提升日程。但是四大名著,每一部都是长篇巨制,因此,计划实行起来并非如想象中的一般简单。

正如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张喜才说道:早在抄写之前,他就意识到这将是一件庞大并且艰难的工程。

因为在他之前,曾经有一位广州的老人,足足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来抄写《红楼梦》,而张喜才要将四大名著全都抄写完毕。

这样一来,对于时间问题张喜才无从把握。再者就是纸张的问题,为了保持作品的统一性,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尽量将所需的全部纸张都准备完毕。

纵使是心里没底,张喜才也并没有退缩。而是先解决了笔墨纸砚的问题。关于纸张,张喜才选定了毛边纸,这在当时是小学生用来写大楷的。

而张喜才买来写小楷的话,后续需要自己将纸张裁成六张,并且还要将裁好的纸张一张一张地叠着放好,然后用石头压在上面打平。

最后再打成方个,单单是听着,就能知晓这是一个多么繁琐且复杂的过程。并且还格外的消耗体力。

再加上,那时的张喜才已经将近七十岁了,身体已经不再可以支撑其长时间的伏案写作了。因此,张喜才只好写写停停。

即便是这样,张喜才也没有放弃。就这样日复一日,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写了两年。最终在2013年,将《红楼梦》全部抄写完毕。

这一本《红楼梦》就足足抄写了60本。家人看见张喜才如此辛苦,实在不理解为何要自讨苦吃,纷纷劝阻张喜才不要再继续写了。

但是固执的张喜才却没有任何的停歇,继续开始了《三国演义》的抄写工作。一年之后,在2014年10月,张喜才完成了25本的《三国演义》手抄版。

后来实在是因为体力不支,张喜才休息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西游记》的抄写工作,并且最终赶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生日的时候,将四大名著全部抄写完毕,将其作为了自己对共产党的最独特的献礼。

这些手抄书加起来一共有152本,楷体小字足足有367万个。所有的手抄本都被张喜才按照顺序装订整理好,放在了箱子里。

这个箱子占据了张喜才四分之一的卧室,也是他历经了八年完成的作品。张喜才的脸上洋溢着无比幸福的表情。

后来,张喜才的子女也是出于纪念意义,为张喜才的手抄版拍了照片放在了网上,但是不曾想很快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04 坚持自我,怡然自得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各种诋毁声音也是迎面扑来。有人认为一个人的人生能有几个八年,对于张喜才痴迷书法的心情实在是不能理解。

更是有所谓的专业书法人士对张喜才的小楷进行了评价,认为张喜才的书法虽然具备一定的功底,但始终属于业余的范畴。

因此,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来抄写是一件徒劳无功的事情,没有任何的意义。也许从作品来看,张喜才的手抄四大名著没有任何的商业价值。

但是却仍旧不应该被这些所谓的专家贴上“毫无意义”的标签,因为他们忽略了这作品对于张喜才的意义,背后张喜才所付出的心血和所有的坚持。

在急功近利的当下,在快节奏运转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已经不再有耐心肯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坚持。

“即时”成为了很多年轻人选择做与不做的衡量标准。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便想要获得即时利益,已然失去了所谓的时间投资。

更忽略了在时间成本背后的一些价值或者意义,甚至有人对其嗤之以鼻,眼中早已没有这些所谓的“精神价值”,已经被物语蚕食得体无完肤。

但是对于张喜才老人来讲,他想要的从来不是大众或者专家的认可,他只是简单地想要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有所作为。

而作为并不指在物质上有所成就,也可以是像手抄版四大名著一样,纵然没有商业价值,但是也足以使得张喜才老人得到满足。

就如张喜才所说:“这么多年的抄写,不仅让我在身体上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也陶冶了我的情操。

更加重要的是,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宣扬和继承。”

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向张喜才老人学习的地方嘛。纵然在为了生活犹如机器一样奔波劳碌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所热爱的。

哪怕没有任何的物质回报,但也应该在所热爱的一件或者两件事情上,不计后果的有所坚持。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不易忘却我们的初心,才能让我们对生活始终保有敏锐的触感!



上一篇:都说文玩是一种“穿越”, 那么文玩到底“穿越”了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天美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top